老人是神的寶貝

老人是神的寶貝

年老殘疾總讓人迴避不忍面對,但年輕的蘭嶼鄉衛生所居家護理師張淑蘭,卻從照顧老人、拍攝老人的紀錄片中,重新發現生命、發現自己。

本文摘錄《選擇生命被看見》書中的一小章,先與讀者分享。

  • 書名: 選擇生命被看見
  • 作者: 顧景怡
  • 出版時: 2005年1月
  • 出版社: 天下生活

「跟張淑蘭下部落,她眼裡只有老人,其他的人都不是人。」台東馬偕醫院居家護理師王境堪,2001年夏天因為衛生署離島醫療整合計劃(IDS)首次與張淑蘭一起到部落訪視老人,計劃啟動當天,除了王境堪也來了許多合作醫院和衛生體系的長官。

張淑蘭對陌生人一向只會微笑,並不特別熱絡說話,尤其是面對一大群人,王境堪發現她有些酷樣且顯得很彆扭。但沒想到一進部落看到老人時,張淑蘭臉上的尷尬完全消失。

「看到她自然地幫老人理理頭髮,撥撥臉上的髒東西,就知道她是很真心的照顧老人,不是做給別人看的,」在居家護理界資歷很深的王境堪,第一次見面就對這個後生晚輩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人類學家胡台麗看完紀錄片《面對惡靈》後,感覺影片中張淑蘭與老人的互動流露出很真切的情感。她曾問過張淑蘭,很多老人家的身上都有臭味,是什麼力量讓張淑蘭無懼那些味道。張淑蘭回答,就是很喜歡老人,胡台麗卻認為即使如此,也一定有個開始的原因,但張淑蘭還是說:「但我真的就是很喜歡,看到老人就像是藝術品,每條皺紋都會說話,因為喜歡,就會很心甘情願地去做。」

無論是紀錄片或相片,張淑蘭拍的,大部份都是老人,簡直到了迷醉的地步,「我很喜歡老人的臉啊、手啊、腳啊,就好像經歷了很多事情,例如他們過去的開墾或是走過的路。我拍過一個特寫,試著從很低很低的角度,從老人的腳底一路拍到臉,好像不用特別說什麼,從老人身上的紋路就知道他們經過時間淬煉,一生的歷史。」

像拜把,又像小孩

張淑蘭跟老人建立的情感有時像是拜把朋友,有時又像是哄自己的小孩,王境堪因此常故意說「她的老人」以示老人與張淑蘭的親密。從張淑蘭的口中,可以知道一連串老人家有趣、深刻的故事,個個都很鮮活。

例如有位住在野銀部落的阿公,晚上常把壁虎的叫聲當成是魔鬼的聲音,他質問張淑蘭是不是每次送藥時都是最後一個才到他家,因此所有老人的惡靈都跟著張淑蘭一路的拜訪來到他家,害他晚上都聽到怪聲音。那之後,張淑蘭每次送藥到阿公家時,不管是先到後到,都會跟阿公強調:「我今天是第一個送來給你喔!」好讓阿公放心。

因為親近,老人在張淑蘭面前更能放鬆、盡其在我,甚至拍照或錄影時,阿嬤可以在她面前換起衣服來,還問張淑蘭,拍完了嗎,要不要再換。

「老」朋友的幽默、搞笑也常給張淑蘭帶來意外的歡笑。

有次張淑蘭心想,漁人部落裡住在同一條巷子上的 3 個阿嬤都是寡婦,無法跟一般人聊天(達悟傳統認為寡婦或鰥夫會把厄運帶給夫妻健在的人),每天就只能在臨時屋附近轉呀轉,日子很無聊。她跟3個阿嬤提議,等到自己休假的時候,可以開車載她們去環島,當中一位 90 幾歲,平常很愛說話的阿嬤聽了立刻開玩笑說:「喔,你是要載我去認識男人嗎?」

這個無論天氣冷暖,常披件紅色大外套的阿嬤,是個很搶鏡頭的老人,她可以在張淑蘭的攝影機前侃侃而談,暢言許多達悟老人的智慧。其實阿嬤因白內障失明時個性比較封閉,但到台灣手術重見光明後,變得開朗起來。她睜開眼睛看見長孫時,劈頭便問:「你怎麼變老了?」而回到蘭嶼後,知道張淑蘭就是常去看她的那位護士,興奮地說:「Ya Yo Yi,Ya Yo Yi (謝謝,謝謝),原來你就是那個護士,我睜開眼睛後,第一個想見的就是妳。」

這位阿嬤臨終時,張淑蘭跪在她床頭前做最後的禱告祝福時,腦海像是錄影機倒帶一樣,閃過一幕幕阿嬤生前,活潑愛說話的身影。

開心的力量拉著我

「我可能已經不是因為工作去探訪了,而是和老人之間有感情,就是那種想去看他們,知道自己的出現,對他們是那麼重要,是會讓她們開心的力量拉著我去的。」

在張淑蘭眼裡,老人是上帝賜的寶貝,要好好的疼愛。尤其看到一個本來渾身髒兮兮的老人,被她護理還有清理完後很乾淨,乾淨到會想讓人親吻他們時,那種喜悅帶給她很大的成就感。有時她也會累得不想出門,希望放假就躲在家裡休息,但是忍不住又會想念一些阿公阿嬤,深怕自己沒去的時候他們會發生什麼事,最後還是會跑去。

雖然張淑蘭是晚輩,但老人為了多些時間跟她相處,甚至會像小孩搶奪母親的關愛一樣,爭風吃醋。有次張淑蘭先到自己乾媽的臨時屋裡住一晚,但這件事被另一個住在附近的阿嬤知道後很吃味,她酸酸地說:「當然囉,她的房子比較好,所以妳去那裡睡。」張淑蘭回答:「我也可以來住你這裡啊!」「真的嗎?你應該要公平的嘛!」阿嬤的可愛令人發噱。

照顧老人的工作可能繁重、可能悲傷,但張淑蘭即使疲憊,卻從中找到很大的力量和喜樂。她說等她 40 歲,想辦一個攝影展,把她壓箱寶的照片都拿出來。

穿傳統服的阿嬤、穿丁字褲的阿公、凝神的老人、喜悅的老人、布滿皺紋的老人……老人們受照顧之餘,也激發張淑蘭生命裡的許多潛力,招募志工、創辦協會、拍照、拍紀錄片,老與少的生命間,不斷地激盪出火花。

文/ 顧景怡
本文感謝康健雜誌慨允轉載


康健雜誌 74期
◎版權所有,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。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