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形塑的照顧模式
蘭嶼世居著達悟 ( 雅美 ) 族,全島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四百零四人,其中有二百零五人四年多來接受由內政部撥款下來、蘭恩文教基金會執行的送餐與居家關懷,但對今年二十七歲、任職於蘭嶼衛生所的達悟女子張淑蘭來講,這樣的老人服務還是不夠的。二年前,她到台灣接受居家護理訓練後回到蘭嶼,發現島上獨居體弱需要居家護理的老人至少有七十七人,但憑她的力量,憑衛生所同仁的支援,是無法完全照顧到。
淑蘭回憶那時她要照顧癌症末期病人,這樣的病人一天要打三次的止痛藥,如果有一、二位這樣的病人,她就抽不出時間探望老人家。有天下班後,淑蘭突然想起一位獨居的老友,便跑去看他,當時他坐在屋前的靠背石上,老人家視力不好,等淑蘭趨前告訴他後,他欣喜的抓著淑蘭的手說:「真的是妳嗎? 我每天都在等妳,已經等妳等一年了!」剎那間淑蘭心裏十分難過,因為距離上次的探望,只有四個月,但老人每天盼著她,連山上都不去,把四個月盼成一年。老人家想要的並不是什麼物質的東西,只想看到淑蘭,聽到淑蘭的聲音,然而連最起碼的這點,她都給不起,怎麼辦? 如果有一群人可以輪流來看望這些老人那該多好! 那是不是要召募義工? 念頭一閃,一條更具挑戰的路便這樣等著淑蘭。
傳統的達悟社會視生病為惡靈作祟,生病的人除了親戚朋友,不會有人靠近,以免招惹惡靈。因此,在青壯人口外流的狀況下,子女不在身體的老人,一旦生了病,往往得不到照顧。但又有誰甘冒惡靈上身的危險,當義工前去照顧生病的老人? 令淑蘭感動的是,透過教會的系統,到目前為止已有五十多個族人,其中有二位男性,不顧家人的反對,投入義工行列,而這些義工也自發組成「蘭嶼居家關懷協會」,打算更積極的對臥床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進行生理與心理的照顧。結合蘭恩文教基金會的力量,屬於蘭嶼特有的老人照顧模式,也許會在達悟人的這波自覺中形塑。